体育游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幼儿参与集体活动,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体育游戏以集体参与为主,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体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社会分工也赋予了幼儿更加丰富的体验,使他们的交往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在游戏体验中,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幼儿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其往往是自由的、极富想象力的。研究表明,幼儿时常以探索者、创造者的角色进入游戏。游戏对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非常有效。
最近海星班照片里锥形桶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小朋友对锥形桶的兴趣度也越来越高,而且他们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玩法。我们一起去看看海星班的小朋友与锥形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晨间游戏时间,只见小朋友们将锥形筒整齐地进行了排列,并开始了他们的爬山游戏。哥哥姐姐们负责将锥形桶排列成为整齐的两列,弟弟妹妹们则遵守规则开始游戏:双脚打开,跨过锥形桶,如果碰倒了锥形桶就要重新开始,小朋友们排着队一个一个通过了爬山挑战。
小朋友在组织游戏时会互相监督是否有犯规或是撞倒锥形桶,不仅能督促幼儿规范自己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第二天,小朋友们又将锥形桶全部搬了出来,这一次小朋友们又会和锥形桶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锥形桶变形计一:冰淇淋
王思蔓(5岁):“老师,这是我为你们三位老师制作的冰淇淋,三个的味道都不一样哟!
何镜言(4岁):“我们开了一个冰淇淋店,里面有很多很多冰淇淋。”
秦姝樾(4岁):“老师,你看,我买了一个冰淇淋,很甜。”
王浩询(3岁半):“我最喜欢吃冰淇淋了。”

锥形桶变形计二:保龄球
赖姝晗(4岁):“我用皮球打倒了锥形桶。”
潘梓瑞(3岁半):“我很喜欢这个游戏。”
王慕晴(3岁半):“这个可好玩了,你看,我都打倒了一个。”
罗梦萱(4岁半):“这个需要很大的力气。”
小朋友都自发地参与到“打保龄球”地游戏中来了。
看到小朋友对锥形桶的热度只增不减,于是,我们大家又一起讨论了“锥形桶的花样玩法”。
孙煜皓(5岁):“将它放在瑜伽球上,当兔子耳朵。”
唐祎哲(4岁):“下雨的时候,可以戴在头上,躲雨。”
黎兰樵(3岁半):“可以用这个装沙,堆城堡。”
赖姝晗(4岁):“这个可以当话筒唱歌。”
张敬悠(6岁):“过生日的时候,用这个当生日帽,很不一样。”
吴骏逸(3岁半):“这个可以当角,像动物一样,进行攻击。”
杨奕然(4岁):“这个可以当大炮。”
在小朋友的眼中,手里的锥形桶可以随意变化成自己想要的形态,不仅能当做食物也能成为保护花坛的重要工具,锥形桶每一种形态都有意义,小朋友们的想法永远天马行空。支持小朋友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看到小朋友对锥形桶的热度只增不减,于是,我们大家又一起讨论了“锥形桶的花样玩法”。
对于锥形桶的玩法小朋友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小朋友们在创新锥形桶玩法的同时也是挑战自己创新能力,设计出来的新玩法在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后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也能树立自信,得到同伴的认同也是孩子愿意不断更新锥形桶玩法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小朋友在设计了新的游戏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游戏规则,在同伴的监督下让幼儿体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鼓励幼儿用绘画、捏黏土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锥形桶玩法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自己得到成果。本次游戏活动,小朋友们自主游戏,自发探索,将锥形桶这一种器械玩出了多种玩法,同时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我们在晨间锻炼活动及户外体育活动中,器械材料的选择,玩法,摆放形式及场地都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来进行,形成幼儿自己的游戏,促进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很期待海星班的小朋友们还会有哪些奇思妙想的呈现。